干部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干部人才 > 干部教育 > 杨公镇:聚焦“学用结合”激活农村党员教育“新动能”

杨公镇:聚焦“学用结合”激活农村党员教育“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谢家集区杨公镇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农村党员教育实际需求,从学习内容、方式、实践三方面精准发力,构建系统、完备、务实的党员教育体系,切实提升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明确“学什么”精准锚定教育内容,让理论学习有“深度”。突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生活开展集中学习370次,做到下辖党组织党员全覆盖。注重党性修养教育。充分挖掘利用本镇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开展“重走红色足迹、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20余次,参与党员超450人次。学习教育期间下辖党组织召开案例警示会议约156次。强化实用技能培训。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等需求,精准设置实用技能培训,在农村党员冬训春训等集中培训时间,充分利用远教站点播放病虫防治、特色水果种植等农业实用技术视频4场次。

创新“怎么学”丰富教育形式载体,让学习教育“有活力”。打造“互动课堂”。丰富党课、主题党日开展形式,改变传统“一人讲、众人听”的授课模式,设置“党员微讲堂”环节,鼓励普通党员走上讲台,分享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创新“警示教育+情景模拟”教育模式,组织党员干部参与“角色扮演式”廉政课堂7场,结合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以案促改”研讨交流5次。开展“分类施教”。对年轻党员,采取“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模式,组织参与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等75次,针对流动党员,建立线上学习交流群,通过微信群聊推送学习资料120余次,组织线上专题讨论3次,利用集中返乡时期,开展集中补课,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为镇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制定“包村联学”任务清单,通过“驻点讲”模式累计上党课30场,覆盖党员750余人次。

注重“怎么用”推动学用成果转化,让学习成果有“实效”。推行“银青共治”模式。成立“银发宣讲团”“老书记调解室”“青年志愿队”等几支特色队伍,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青年党员运用“乡音土话”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宣讲15场次,参与土地二轮延包、医保政策宣讲10余场,调解邻里矛盾纠纷3起。提升党员服务能力。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党员先锋岗,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先后收集关于基础设施、民生实事、环境整治等方面建议100余条,目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强化成果推广工作。积极挖掘和总结党员在学用转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如镇区级“两优一先”党员代表的先进事例,通过微信群、各村公告栏进行宣传展示,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效应,推动全镇党员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工作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