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开拓奋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开拓奋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0-08-29   浏览量: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

●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调优结构,农业更“绿”更高效

洪水渐渐退去,农业生产逐渐恢复了正常秩序。

300多亩水稻,有小半绝收了。不过200多亩抢救及时,灾后管理也科学到位,目前看长势恢复得不错。”826日,在庐江县白湖镇梅山村外,种粮大户朱中文告诉记者,前几天刚刚喷了叶面肥和药剂,可以防治病虫害和帮助水稻快速恢复生长。

前段时间,稻田里还是浑浊的洪水。现在已经是浓绿一片,挂着金黄色稻花的稻穗刚刚抽出一点,看上去令人欣喜。“恢复得不错,目前看如果后期没有大的灾害,产量最起码能恢复八成。”朱中文说,去年开始他就开始调整结构,转种优质糯稻,不仅好卖而且价格高,今年虽然遭了灾,但产量损失可以靠优质高价来补,“从现在江西那边早糯稻上市价格看,比去年还要高一点。”

从片面追求高产,到面向市场优化结构追求高效,近年来我省农业生产的“指挥棒”在转换。从夏粮看,今年优质小麦种植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而借鉴小麦生产经验,今年在一季稻种植上,各地大力推广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订单式收购的运营模式。“据初步统计,全省落实优质专用水稻面积1868.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57.6%。”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局长张韪介绍,下一步,将对149个规模5000亩以上的片区,共计141.5万亩优质稻全部绘图上网,做好供需对接。优质稻比重增加,有助于提升种植效益,减少因灾损失。

“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面向长三角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日前专门召开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部署在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同时,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表示,将进一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小宗类、多品种特色农业,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建设,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821日下午,第四届安徽省农村创新创业大赛举办。记者看到,有多个利用秸秆和畜禽废弃物进行菌菇种植的项目。“既发挥了金寨菌类资源优势,又可以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种植菌菇后的残渣还能生产有机肥。这样的循环经济应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参赛的项目负责人王汉青说。

持续抓好农业绿色发展。今年上半年,我省2019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签约项目已开工99个、开工率99%,完成投资130.53亿元、占计划的58%,已建标准化收储点750个、覆盖约70%粮食主产区乡镇,培育千吨以上规模企业660家。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610个,109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实现二维码质量追溯。

让绿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下一步,我省将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按照“一县一业”“一县一特”要求,紧盯特色抓生产,紧盯品质抓加工,紧盯品牌抓销售,依据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打造优势主导特色农产品,深度融入沪苏浙产业链。

改革创新,让国企更“闪亮”

824日,在铜陵有色安徽铜冠铜箔集团生产车间里,呈现出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生箔机上,收卷辊正卷起一卷卷金灿灿的电子铜箔。这些高精度电子铜箔,主要应用于高性能线路板及新能源储能电池。一张铜箔,最薄的只有一张A4纸二十分之一的厚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指出,‘要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也让我们备受鼓舞。”铜陵有色安徽铜冠铜箔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陆冰沪说,“今年以来,为抢抓5G新基建机遇,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我们积极对标世界先进的5G通讯用电子铜箔制造企业,努力研发高端5G通讯用电子铜箔——HVLP铜箔,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领跑’,打造世界一流的铜箔企业。”

玻璃墙上方悬挂着好几个屏幕,实时监控生产线各重点部位运行情况;4名现场操作人员坐在主控台前,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上的各种参数……这是819日下午,记者在中国宝武马钢集团优质合金棒材车间操作室里看到的场景。站在操作室里往外瞧,只见智能化的生产车间里,粗轧机、中轧机等生产设备在有序运转。据了解,这条生产线90%的设备实现了国产化。“通过我们的操作,可以实现全程‘一键式’轧钢。”操作室轧机调整工宛佳旺说。

近年来,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致力于打造“高速轮轴、高档板带、精品长材”三大系列产品,在高速重载车轮、大功率机车轮、海洋石油平台用钢、汽车板等制造关键技术上,形成了独特技术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铜陵有色也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在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持续发力,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今年上半年,该企业“奥炉改造工程”电解二期等项目已提前建成投产;7月底,安徽铜冠铜箔公司年产15000吨高精度特种电子铜箔扩建项目(二期Ⅱ段)全面投入调试。810日,《财富》杂志公布了“2020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其中,铜陵有色金属集团以278.1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列456位,再次跻身“世界500强”,并在榜单前进5位,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上迈出坚实步伐。

去年9月,中国宝武与马钢集团实施战略重组。这是深化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务实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推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施重组后,中国宝武马钢集团被定位为中国宝武优特钢精品生产基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中国宝武马钢集团营业收入达479.3亿元,同比增长5.1%。“总书记这次到马钢来,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也增强了我们‘钢铁报国’的信心。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加强创新研发,开发出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把制造业水平提高得更快一些。”中国宝武马钢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丁毅说。(田婷通讯员何亮)

“融智提质”,为行业发展赋新能

传统水泥行业“遇见”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马国栋是全椒海螺窑一名操作员。十年前,他刚工作时,中控室需要他和另外七名同事同时操作,如今仅需两人,工作内容也从以前的操作调整变成了如今的运行监控,不仅劳动强度降低了,窑整体运行也更加稳定。

全椒海螺公司是海螺集团建成的世界首个全流程智能水泥工厂。回转窑是水泥生产线的核心装备之一,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巩固来之不易的竞争优势,海螺以提升窑运行周期为目标,聚焦生产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等核心业务,创造性地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的水泥生产工艺有效融合,构建了智能生产、运行维护和智慧管理三大平台,实现了工厂运行自动化、管理可视化、故障预控化、全要素协同化和决策智慧化,改变了人们对水泥工厂的“传统印象”。

经测算,全椒海螺智能工厂投运后,两条生产线综合运转率达94.26%,公司劳动生产率提升19.96%,每年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

矿山是水泥工厂的生产源头。以石灰石质量控制为主线,搭建矿山三维仿真、矿石在线监测、生产自动配矿和车辆智能调度平台,实现矿山生产的可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不仅让矿山资源利用率达到100%,还实现了植被恢复与矿山开采的同步……芜湖海螺水泥公司的数字化矿山,改变了人们对水泥矿山开采的“传统印象”。

目前,海螺集团已在其下属50余家水泥工厂推广应用智能工厂项目,在21家工厂建设数字化矿山系统。海螺还在推进班组信息化建设,依托5G等新兴技术推动智能工厂升级,进一步实现智慧操控,以“智”赋能,以“智”增效。

订单出厂实时监控,货物位置、状态实时追踪,指定区域自动交付,自去年6月供销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后,印尼南加海螺公司的水泥销售变得更加智慧快捷。这套系统是海螺集团自主设计成套的第一个海外供销物流系统项目,也是海螺集团智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8年底就已实现了海螺国内水泥工厂全覆盖。

通过“传感器+物联网+车载终端+GIS+云计算平台”的方式,海螺集团实现了需求商、水泥货运、物资车辆承运统一化信息收集和管理,建立了货运车辆一体化服务平台,使车辆使用效率提升近30%,在疫情期间确保了公司的人、车和物资安全。

传统水泥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2018年,海螺集团首开先河,在白马山水泥厂建成世界水泥行业首个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水泥窑窑尾烟气成分复杂,海螺与高校联合创新研发,采用化学溶剂吸收法,通过捕集提纯,得到纯度为99.9%以上工业级和纯度为99.99%以上食品级二氧化碳,在“绿色生产”的同时,实现“变废为宝”。围绕二氧化碳产品转化,2019年海螺集团在芜湖白马山水泥厂开工建设年产3000吨干冰项目。今年3月“海螺牌”干冰产品正式投放市场,大大提高公司二氧化碳产品的附加值,自主开辟了一条利用企业副产品的新途径。

“历经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方向在哪?要主动向高端和节能环保产业转型。”海螺集团董事长高登榜说。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强化创新驱动,海螺集团将进一步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致力于实现效率更高、供给更有效、结构更高端、更绿色可持续、更有序和谐的增长,全力争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吴量亮)

攻坚克难,战新产业“加速跑”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公司的展厅内,有一台量子计算机总是能吸引前来参观的专家驻足观看,这是目前国内首台超导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技术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可在特定问题上全面超越当前的超级计算机,成为前沿科技必争之地。本源量子团队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超导量子计算机、首台半导体量子计算机,使我国量子计算机技术跻身世界一流方阵。

“量子计算是前沿科技必争之地,我们在这个赛道上全力奔跑,目前70%的零部件已实现自主可控。”本源量子计算公司副总裁张辉介绍,下一步,在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还要积极谋划产业化,积极构建量子计算生态圈。目标是三年内在一些领域研发出专用芯片,使量子计算机超越经典计算机成为可能。

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信息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基础性部件。随着长鑫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合肥,目前合肥集成电路企业已达279家,

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环节的全产业链。到2021年,我省半导体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300家,半导体产业正加速崛起。

帮孩子补差补缺的超脑学习机,能听会说的翻译机,智能办公本……今年“6·18大促”中,科大讯飞的智能硬件产品再次卖爆全网,核心品类连续多年保持销售额第一。

随着人工智能蓬勃兴起,智能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依然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总体营收的比重达22.12%。公司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在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认知智能等AI核心技术领域保持较高的国际领先优势。科大讯飞刚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43.49亿元,同比增长2.86%

今年,卫星互联网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纳入“新基建”范畴,相关产业迎来爆发期。由中科大研发团队领衔的合肥若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行业领先的龙伯透镜相控阵卫星互联网终端,比传统的宽带卫星通信终端产品性能明显提升。

“总书记强调,要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我们团队在创业之初就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矢志成为全球领先的卫星互联网终端提供商。过去三年里,我们与时间赛跑,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积累了几十项专利,并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十多万公里的路测和演示,产品与技术得到客户的一致认可。”企业负责人桂万如告诉记者,未来,公司将继续瞄准下一代卫星互联网技术制高点,不断攻坚克难,力争推出更加轻巧、便宜的终端产品,让卫星互联网早日走进寻常百姓家庭。(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