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综合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综合 > 擘画美丽乡村新画卷

擘画美丽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2-06-21   浏览量:    来源:淮南日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使得农村生产生活不断改善,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差距。当前乡村振兴的画卷已经铺开,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需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领域,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擘画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绘就“稻粱丰硕,鱼肥水美”的“富春山居图”,产业振兴是基础。只有农民富起来,乡村才能强起来。乡村应唱响“稳住基础农业,发展特色产业”的“二重奏”。基础农业是产业振兴的“压舱石”。稳住基础农业就要求乡村一方面签订耕地“军令状”,采取“长牙齿”的措施,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强化土地流转监管,分类改造盐碱地、滩涂地,整理零散田块,保障耕地面积。另一方面,注重粮食生产安全,通过优化粮食品种,科学种植,保障粮食产量。把我们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特色产业是产业振兴的“助推器”。发展特色产业首先要因地制宜,依托本土资源发展特色鲜明的种植业、绿色生态的养殖业和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业。同时,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效力,为乡村产业发展增添动力。此外,要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把本土资源盘活,发展订单产业,利用互联网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让科技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竹林七贤图”,人才振兴是关键。人才为兴邦之本,人才乃成事之基。人才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乡村应念好人才工作的“四字诀”。一是要突出一个“引”字。一方面要以农村改革红利吸引返乡人员创新创业,另一方面通过与高校、企业合作,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要突出一个“留”字。乡村需搭建人才“蓄水池”,及时关注他们的生活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拓宽晋升渠道,以事业激励人才。三是要突出一个“用”字。乡村要合理引导人才流向,因地制宜,做到人岗匹配。发挥人才最大效用,为基层一线注入“新鲜血液”。四是突出一个“育”字。建设人才培养平台,为“金凤凰”筑巢。通过“土专家”、“田秀才”开展传帮带工程,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建设。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聚天下英才,方能将人才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

   绘就“箫鼓春社,古风依存”的“清明上河图”,文化振兴是动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应打好文化振兴“组合拳”。振兴乡村文化,要以“尊重”为先。尊重乡村的历史记忆,尊重乡村既有的文化创造。传承和弘扬蕴含着乡村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特有的文化符号保留下来。振兴乡村文化,要以“保护”为主。乡村应不断发掘自身特色的文化资源,并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文化振兴打下基础,为振兴的持续发力创造条件。振兴乡村文化,要以“利用”为干。将乡村文化资源同乡村产业进行整合,以产业振兴促进文化振兴。融合各类创意,打造多种多样的文创产品,使得文化资源具备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振兴乡村文化,要以“培育”为要。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农民的观念发生改变。进而调动农民广泛参与文化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千里江山图”,生态振兴是支撑。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乡村须用好“三板斧”促进生态振兴。一是要补齐环境保护的“短板”。思想上要“紧螺丝”,需不断强化“红线”思维,坚决执行环保政策。行动上要“重实际”,需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注重绿色发展。宣传上要“入人心”,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农民朋友都树立起环保意识。二是要筑牢生态宜居的“底板”。一方面因地制宜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对水域、土壤进行综合保护。三是要发扬生态资源的“长板”。乡村要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对现有的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对存在的污染进行修复和改善。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将生态资源变成生态红利。

   绘就“村美民富,美丽和谐”的“风卷红旗图”,组织振兴是保障。本强则茂,基壮则安。组织振兴需织密“一张网”,乡村应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织好这张“网”,一是要强化两委班子力量,做好群众“领头雁”。不断增强政治引领,为农民朋友传递党的声音;不断优化班子队伍,加强教育,提升干部素质;不断细化奖惩机制,多角度衡量工作成绩。二是要密切党员群众联系,当好人民“贴心人”。基层党组织要时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吃在一起、干在一起,与群众打成一片。培养同群众的“鱼水之情”。以实际行动感化群众,使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守好百姓“钱袋子”。把党组织的链条延伸到新领域,将党支部或者党小组建立在产业链上,可以更好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能够第一时间为群众解绊。通过组织引领,使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使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得到加强。